新闻动态Position
你的位置:bob平台网站是多少 > 新闻动态 > 一年赚了1.5亿! “藤椒油大王”二次闯关IPO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9:33 点击次数:167
近日,四川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,这是它在深交所主板IPO折戟一年多后的第二次资本闯关。若此次成功,这家占据藤椒油市场头把交椅的企业将成为A股“藤椒油第一股”。
表面上看,幺麻子带着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而来:2024年营收6.25亿元,同比增长14.69%;净利润1.57亿元,同比激增58.95%,净利率超过25%,足以让许多消费品企业艳羡。然而翻开招股书与监管档案,这家从洪雅县走出的家族企业背后,却暗藏多重隐忧。
从深主板IPO撤回八个月后仍收到监管罚单的罕见窘境,到营收80%以上依赖单一产品的结构性风险,再到巨头挤压下的市场突围难题,幺麻子的资本故事远没有表面那般光鲜。
1. “藤椒油大王”
关于幺麻子的来历,有个说法要从1644年讲起。明末的时候,厨师赵子固搬到了洪雅止戈镇,瞧见当地老乡用藤椒调味的法子挺特别,就把宫廷里的秘制手艺和这法子融到一块儿,做出了“色泽金黄、悠麻爽口”的藤椒油。因为他脸上长了麻子,这油就被叫做“幺麻子”了。
这门手艺传了十八代,到20世纪40年代,第十六代传人赵良育把它改成了“天下第一钵”钵钵鸡,成了川渝街头随处可见的标志性小吃。
真正把藤椒油从自家厨房推向市场的,是第十八代传人赵跃军。1992年,这位退伍老兵在洪高路边开了家“幺幺饭店”,店里用祖传藤椒油做的钵钵鸡、凉拌雅笋,在街坊邻里间火得很。不少食客吃完还想捎几瓶藤椒油走,这让赵跃军一下子嗅到了商机。
为了能批量生产,他把婚房都卖了凑启动资金,然后带着妻子龚万芬,背着藤椒油和菜谱,一家家餐馆上门推销。到2002年,洪雅县幺麻子有机食品厂正式开工生产,这承载着四百年手艺的调味品,总算踏上了工业化的路子。
赵跃军的商业智慧,体现在三次关键转型中。
头一回大动作是2008年,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。此后引进了超临界萃取技术,把“閟制+鲜榨+超临界萃取”这一套用到藤椒油制作上,成了自家独一份的优势。有了这项技术,产品不光能做到标准化,更在行业里竖起了一道技术门槛。
第二次转型是在2015年。那会儿调味品行业正赶上消费升级的热潮,幺麻子顺势推出了“藤椒+”的战略:跟绝味食品合作搞出藤椒鸭脖,还给海底捞定制火锅底料,把单一的调味品拓展到复合调味料和休闲食品领域。到2024年,这些定制化产品的毛利率比零售端高出5到8个百分点,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第三次变革走的是数字化路子。2025年新拿到了“藤椒油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”的专利,如今幺麻子已经建起西南地区最大的藤椒油智能工厂,一年能产5万多吨,产品还卖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2. 资本困局
尽管在行业颇为成功,可幺麻子的资本化之路却充满坎坷。
2020年9月,公司第一次启动IPO,原本想冲击深交所创业板。到2021年3月又改道主板,可折腾了两年审核,偏偏在2023年12月突然撤了申请。公司说是“出于战略规划调整和业务发展考虑”,但里头的门道显然没这么简单。
八个月后的2024年8月,深交所一封监管函总算把事儿说透了:幺麻子因为瞒了关联交易,被书面警告了。文件里写着,公司实控人之一的赵麒在2022年给彭兆祥转了80万,表面说是“个人借款”,其实这里面有20万是给“洪雅县德元幺姑娘夜宵店”当营运资金的。
这家夜宵店其实是赵麒在实际掌控,可他既没跟中介机构说,招股书上也压根没提这事儿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整个中介团队——中金公司、天职会计师事务所、君合律师事务所集体“失明”,均因未尽核查责任被追责。
耐人寻味的是,此次转战北交所,幺麻子仍选择了原班中介人马:中金公司继续担纲保荐,君合律师事务所再度护航,仅会计师事务所由天职更换为信永中和。这种“带病团队二次上阵”的安排,令人担忧其整改诚意。
除此之外,股权结构还揭示了幺麻子更深的隐患。
赵跃军家族四人(赵跃军、龚万芬夫妇及儿子赵麒、赵麟)合计持股68.21%,赵氏家族不仅掌控董事会(赵跃军任董事长兼总经理,两子分任董事及副总),更深度介入日常经营。
这种“一家独大”的股权架构虽提升决策效率,却埋下公司治理隐患。监管函事件中实控人隐瞒关联交易的行为,正是治理缺陷的显性爆发。更令人疑虑的是,在IPO前夕,幺麻子突击分红2996.4万元,赵氏家族作为控股股东自然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客户关系上的”猫腻”,也透着内控方面的短板。2024年年报里提到的第五大客户广州玖香食品,据说2022年就和幺麻子做了577万元的生意,可这家公司2023年4月才成立。公司解释说“经销商之前用个人名义合作”,但这种时间对不上的合作模式,在招股书里可不是头一回出现了。
食品安全可是消费品企业的命根子,这方面幺麻子也亮起了黄灯。2022年到2024年8月,他们一共收到37起产品质量投诉,像“里头有头发”“油看着浑浊”这些问题都有。虽说地方监管部门开了没违法的证明,但这么多投诉摆着,生产管理上的漏洞是藏不住的。
3. 前途堪忧
先不说公司治理上的问题,幺麻子的业务底子其实也藏着不少隐忧。核心产品藤椒油占了八成以上的营收,这种“一条腿走路”的模式,在招股书里被当成最大的风险点提了出来:“要是藤椒油的市场需求没达到预期,公司业绩肯定会受大影响。”
市场的天花板就在眼前。中国国际食学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2022年国内藤椒油市场规模才16.7亿元,就算每年能以20%的速度增长,到2027年也不过35.6亿元。比起海天味业上千亿的市值,这行当简直就是在”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空间实在有限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巨头们跨界来抢地盘。海天味业、金龙鱼这些调味品大佬,这两年都纷纷推出了藤椒油产品,靠着自家的渠道和成本优势到处扩张。仲景食品、道道全这些上市公司,还有福临门、五丰黎红之类的区域品牌,也都扎堆挤进了这个赛道。幺麻子现在是前头有堵截,后头有追兵,日子不好过啊。
幺麻子试图通过复合调味料、休闲食品等品类突围,但年报显示,这些新品贡献微乎其微。当“藤椒油=幺麻子”的品牌认知固化后,品类延伸的难度可能远超预期。
幺麻子的遭遇并非孤例。2023年以来,老乡鸡、紫林醋业、阿宽食品等多家食品企业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,折射出消费类企业IPO通道的收紧。在“科技硬核”导向的上市政策下,传统消费品企业不得不转战港股或退守新三板,幺麻子正是这一浪潮中的缩影。
转战北交所看似是幺麻子的迂回策略,但北交所投资者同样专注于专精特新企业,藤椒油企业恐难受关注。当资本市场对消费企业的评判标准从增长故事转向硬核科技含量,幺麻子的“藤椒油第一股”光环不免黯然失色。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,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冲突尚未解决,单品依赖与市场边界的结构性瓶颈依然存在,即便成功上市,二级市场会为这样的故事买单吗?
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,幺麻子需要的不只是调味厨房的秘方,更需要一副根治治理沉疴、突破增长边界的药方。毕竟,再麻再辣的资本故事,也经不起投资者的细细品味。
Powered by bob平台网站是多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